(相關資料圖)
近三個交易日,ICE棉花期貨背靠80美分/磅開啟強勁觸底反彈模式,主力3月合約“三級跳”,連破80美分/磅、85美分/磅、88美分/磅等關口,上漲8.28美分/磅,漲幅達到10.38%,基金第一目標上移至90美分/磅。
筆者判斷,從外圍市場、ICE盤面情緒和技術面來看,ICE短線震蕩區間有望上行至90-100美分/磅,但不宜追漲殺空,對于棉花企業、投機商而言,逢高做空的機會或逐漸到來。
為什么ICE棉花期貨突然直線拉漲,主力合約直奔90美分/磅?可簡單歸納如下幾點:
一是全球棉花基本面“空翻多”。近期美國主產棉區溫度大降且東部降雨增多,市場對2022/23年度美棉的產量和品質、能否按期裝運的擔憂全面升溫;由于北部棉區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等棉花產量創歷史新低(采摘已結)及中部棉區古吉拉特邦、馬哈施拉特拉邦單產/總產被明顯高估,因此關于2022/23年度印度棉花產量將大幅低于USDA、CAI等預測的看法喧囂塵上;另外,澳大利亞棉花業組織預計,2023年澳棉產量或降至500萬包。
二是隨著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調整,2022年8-11月份中國棉花進口量呈現強勁恢復,同比爆發式增長,各機構對2022/23年度中國棉花消費需求率先回暖的預期強烈。據統計,2022年10月、11月我國棉花進口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06.78%、85%。
三是美聯儲12月加息50個基點,符合各方的預期,商品期貨市場利空短暫得到稀釋、警報解除,美元指數下滑,包括ICE棉花期貨在內大宗商品整體性迎來反彈,尤其原油類期貨逆市連續上漲。
另外,近日2023年美國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將較大幅度下滑也成為基金炒作的重要題材。知名分析機構Informa公司發布報告,將美國2023年棉花種植面積預期值下調至1120萬英畝,較2022年的種植面積1379.1萬英畝減少18.8%;而從印度部分企業調研來看,2023年植棉面積同比下降不可避免(主要受植棉收益明顯減少,物化等投入大幅增加及其它農作物爭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