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8日,鄭棉倉單955張,有效預報443張,二者合計1398張,較2021/22年度同期減少7123張,同比降幅仍達到83.6%,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內地棉花交割庫倉單數量為零(含地產棉、新疆棉倉單),較上年度同期大幅下跌。
據中國棉花質量公證檢驗網站顯示,截至12月8日,內地共81家棉花加工企業參與公證檢驗,累計公檢2022/23年度皮棉2.99萬噸,其中高等級地產棉并沒有注冊、生成鄭棉倉單。即便2022年11月新疆公路、鐵路發運量合計超過40萬噸,也沒有在內地交割庫生成倉單。
為什么進入12月中旬前內地庫鄭棉倉單持續為“0”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一是內地庫新疆棉出貨較快,回款及時。受9、10月疆內疫情相對嚴格管控的影響,棉花出入庫、公檢、發運等受到一定影響,內地庫2021/22、2022/23年度新疆棉詢價、成交相對活躍,加上擔心后期發運不順暢及春節前少量囤積原料滿足生產的需要,一些大中型棉紡企業開啟了補庫模式,造成內地庫新疆棉報價高于疆內庫資源1200-1300元/噸。
二是棉花期現價格倒掛偏大,棉花加工企業、貿易商生成倉單的熱情不高。不計內地庫新疆棉升水的情況下,12月份以來河南、江蘇、山東等內地庫“雙28”(或單29)機采棉報價高于鄭棉CF2305合約盤面價格1200-1500元/噸,如果再加上距交割月尚有5個月的財務成本、倉儲費等,差價更加突出。
三是部分地區交割庫或受疫情防控的影響偏大,入庫、公檢、注冊倉單減緩甚至暫停,制約了鄭棉倉單生成。
最后是黃河流域地產棉報價與內地庫新疆棉倒掛,加工企業入交割庫、注冊倉單的意愿更低。據了解,本周山東、河北等地“雙28”(或單29,31級)手摘棉報價漲至15300-15500元/噸,高于同指標新疆棉300元/噸以上,在溯源訂單、產量下降及高收購加工成本的支撐下,加工企業挺價信心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