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數字化轉型的推動,支付方式正經歷著革命性的變化。從傳統的現金支付到電子支付、移動支付和虛擬貨幣,支付行業正朝著更便捷、安全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支付行業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也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然而,支付行業也面臨著安全和隱私的挑戰,需要不斷加強技術和法律的保障。未來,隨著人們對數字化支付的接受度提高,支付行業將繼續蓬勃發展,并為經濟的繁榮做出貢獻。
最新一批支付牌照續展結果出爐。近日,央行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公示信息(2023年7月第六批)。公示信息顯示,12家支付機構成功續展5年,2家續展申請中止審查,2家未提交續展申請,2家在有效期內已主動退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具體來看,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嘉聯支付有限公司、北京度小滿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支付機構成功續展5年。12家支付機構的許可內容不一,涵蓋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
目前看來,第三方支付體系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交易量,以及在“錢包”相關的技術較為成熟。從用戶基礎來看,2021年上半年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72億人。
從市場來看,2013年以來,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呈爆發式增長,即便是在特殊的2020年,整體仍舊可以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2021年上半年,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接近150萬億元,市場交易體量龐大。
移動支付普惠發展縮小地域分布差距。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與普惠金融的融合不斷加深。移動支付作為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載體,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的便捷性與可得性,縮小了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城鄉數字鴻溝。
隨著中國電信移動網絡不斷升級,中國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加大,中國電子商務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移動支付逐漸滲透到電子商務領域,并成為電子商務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并且伴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行為的改變,未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預計到2026年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290.42萬億。
前瞻認為,隨著我國跨進交易需求的增加、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第三方跨境支付及第三方支付B市場將成為驅動第三方市場交易規模增長的新引擎,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有望持續增長,前瞻預計到2026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市場交易規模有望突破570萬億元。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