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人來說,嗅覺喪失通常是最令人沮喪的并發癥之一。因為他們的生活也會受仿佛變成了一片灰色,甚至出現抑郁、焦慮、孤獨和人際關系困難等問題。
一項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活體組織檢查的研究表明,感染者的嗅覺喪失可能與鼻子中嗅覺感知組織中的免疫細胞擾亂有關,研究結果可能有助于闡明導致長期嗅覺喪失的機制。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一組科學家表示,一些人在感染了新冠后未能恢復嗅覺的原因與嗅覺神經細胞持續受到免疫攻擊以及相關細胞數量減少有關。在關注嗅覺喪失的同時,這一發現也揭示了其他“長期新冠”癥狀的潛在原因,包括全身疲勞、呼吸急促和腦霧,這些癥狀可能由類似的生物機制引發。
(資料圖)
研究人員稱,通常與新冠肺炎感染有關的首批癥狀之一是嗅覺喪失。許多在病毒感染急性期嗅覺改變的人會在之后一到兩周內恢復,但有些人不會,這就需要更好地理解為什么這部分人在感染新冠后會持續數月至數年喪失嗅覺。
包括杜克大學、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在內的聯合研究團隊,分析了從24份活檢組織中收集的嗅覺上皮樣本,其中包括9名得了新冠后長期嗅覺喪失的患者。
這種基于活組織檢查的方法揭示了參與嗅覺上皮炎癥反應的T細胞在嗅覺上皮中的廣泛浸潤,嗅覺上皮是嗅覺神經細胞所在的組織。盡管沒有檢測到達到確診新冠肺炎的病毒滴度水平,但這種獨特的炎癥過程仍然存在。
此外,嗅覺感覺神經元的數量減少,可能是由于持續的炎癥對脆弱組織的破壞。研究人員稱,“這幾乎就像是鼻子里的一種類似自身免疫的過程。”
令研究人員感到鼓舞的是,即使在長期的免疫攻擊之后,神經元似乎仍保持著一定的修復能力。研究人員希望,調節這些患者鼻子內的異常免疫反應或修復過程可至少幫助部分嗅覺恢復。
該論文研究題為“Persistent post–COVID-19 smell loss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d altered gene expression in olfactory epithelium”,于12月21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主要作者為杜克大學醫學院的JOHN B. FINLAY等。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d0484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全球及中國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