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棉紗貿易商反饋,受春節期間ICE期棉振蕩震蕩上行、春節后鄭棉及鄭紗漲聲雷動且棉紗出廠價普遍報價500元/噸以上、截止目前貿易企業及沿海地區織布廠進口紗庫存偏低等因素拉動,1月下旬以來外紗船貨、保稅、清關報價全面穩中走強,部分中間商已開始試探性上調OE紗、環錠紡紗、C20S-40S針織紗報價,但考慮到當前內外棉紗報價仍倒掛700-900元/噸、織造廠仍處復工復產狀態(棉紗等原料采購并未有效啟動),因此外紗報價上調幅度并不大,清關40S及以下棉紗大多微漲100-200元/噸,測試下游客戶接受意愿、消化能力。
不過與越南、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等產地棉紗報漲預期較強相比,美元、人民幣報價印度棉紗價格持續企穩,紗廠、貿易商調漲非常謹慎,印度棉紗出口競爭力呈低位恢復。
業內分析,一方面1月以來印度國內籽棉收購價、皮棉報價穩中回落(FOB、CNF弱勢盤整),棉紗成本有所下降,紗廠利潤得到不斷恢復;另一方面印度國內棉紗消費需求觸底反彈,與紗廠開機率仍處中低水平利好疊加,部分紗廠、貿易商棉紗采購再次調整為提前2個月及以上下單,導致中國等買家有些舉棋不定、觀望氣氛偏濃。
據海關統計,雖2022年我國進口印度棉紗數量僅占進口總量的4.91%,同比下降82.82%,排名由第2降至第4,大幅落后于越南、巴基斯坦紗占比,但2022年10-12月我國進口印度棉紗環比持續較大幅反彈,呈突出翹尾行情。一些機構、棉紗貿易企業、織布廠判斷,受印度紗廠產能逐漸恢復、價格競爭力回升及借助供貨能力、產品穩定性的優勢,2023年上半年印度棉紗對中國出口將迎來“峰回路轉”機會,占市場份額比例繼續觸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