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收納整理概念的興起,家居整理師這個新職業在天津市悄悄萌芽。于艷秋是天津一位家居整理師,她告訴記者,與家政服務不同,家居整理師不是簡單地收拾房間,而是要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空間,去梳理、收納家中物品,使家居空間更美觀、更整潔,讓各種物品使用起來更方便。
家居整理也是一門“科學”
于艷秋今年34歲,在成為一名家居整理師之前,她在家具建材行業工作了12年。“因為在全屋定制家具品牌工作,發現很多家庭東西堆積如山,家里越住越亂。”去年,于艷秋辭職后到北京學習收納整理,并成立了一間家居收納整理工作室。
“不就是幫人收拾柜子、疊衣服嗎”,這是很多人對家居整理師的誤解。“先規劃空間,再進行整理,家才能越住越大。”于艷秋說。按照服務流程,家居整理師首先要了解客戶家的現狀、布局及生活習慣,然后要到客戶家進行勘察,再做出規劃方案,準備好收納用品和空間改造工具,最后才是入戶整理工作。
有一次,于艷秋為一個客戶進行家居整理。進門后,她發現客戶家的客廳還比較整潔,但廚房櫥柜臺面上擺滿了東西,櫥柜中很多雜物與調料、糧食堆積在一起,且多數已經過期、變質。“一個櫥柜里塞了200多個塑料袋。”于艷秋帶著幾位整理師,花了3天時間,從客戶家的衣柜、櫥柜中整理出幾十袋垃圾和廢舊物品,并對設計不合理的儲物空間進行了改造。整理完成后,客戶滿意地說:“這才是我心目中家的樣子。”
悄然改變客戶消費習慣
在上門進行整理的過程中,于艷秋發現很多人喜歡囤貨,且經常亂買東西,特別是一些愛美的女性,買完衣服就一股腦兒塞進衣柜。
于艷秋為一位女性客戶進行家居整理時,發現客戶家有2000多件衣服,都胡亂扔在幾個衣柜里,新買的衣服穿過一次就往衣柜里一扔。于是,于艷秋先把所有衣柜清空,將衣物按照款式、新舊、季節、顏色等細致分類。然后與客戶溝通,將其喜歡且常用的衣服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不喜歡或老舊的衣物淘汰。
于艷秋說,在家居整理過程中,很多人會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并體會到了囤貨、亂買的壞處,“很多客戶發現原來自己花了這么多冤枉錢,于是改變了以往的消費習慣”。
在工作中享受成就感
入行近一年來,于艷秋已接受了近百位客戶的咨詢、整理業務。她說,自己的工作不僅是上門為客戶提供整理服務,還包括線上、線下收納整理培訓課程,可以幫更多人在學習家居整理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生活品質。
比如,很多人平時都會買收納用品,但買回家后不會善加利用,結果收納用品變成了閑置雜物。于艷秋會根據不同類型收納用品的特點、適合空間、使用方式等對有需要的人進行培訓,教大家如何選購、使用收納用品。
“看到很多人能在我的幫助下提升生活品質,讓大家感受到生活空間脫胎換骨的變化,我很有成就感。”于艷秋說。
標簽: 家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