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是一種用于輔助醫生進行手術操作的高科技設備。它由機械臂、顯微鏡、攝像頭、手柄等組成,通過精確的機械臂運動和高清攝像頭的實時圖像傳輸,幫助醫生進行精細、準確的手術操作。
7月9日,海南省中醫院泌尿外科團隊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專家遠程聯動,依托國產機器人+5G通信技術,成功為一名75歲的患者開展前列腺癌根治術。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手術機器人首次實現5G信號同時跨陸、海傳輸,并在臨床上成功完成疑難手術。
【資料圖】
在此次手術中,海南、北京兩地專家將手術機器人與5G通信技術有機結合,建成幾乎同頻同步的集成系統,在保證信號傳輸持續穩定的同時,將遠程操作時間差控制在了100毫秒以內,基本實現術中信息實時交流,不僅標志著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再次取得新突破,而且有助于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動跨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手術機器人行業分析
手術機器人類型多樣,優勢明顯手術機器人可以克服人的生理局限,具有操作精度高、操作可重復性高、操作穩定性高等特點被用作高精度要求的微創手術中,為患者帶來顯著臨床獲益。完整的手術機器人系統是由計算機集成的手術系統與醫療機器人組成,能從視覺、聽覺和觸覺上為醫生進行手術操作提供支持,有效提高手術診斷和評估、靶點定位、精密操作和手術訓練的質量,縮短患者康復周期。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手術機器人現在主要用于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和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5個快速增長的外科領域。
手術機器人運用優勢明顯。相較于傳統開放手術或者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輔助的手術具備高清成像、契合手術復雜程度、穩定手術結果、精準操作等優勢。
中國手術機器人占全球比重較小我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較晚,目前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家獨大。2020年,我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為4.25億元,占全球市場的5.1%。
具體從細分結構來看,手術機器人的手術來源分為三個部分:系統(含軟硬件)、耗材及服務。國內手術機器人市場銷售中系統占據56%左右,耗材占據38%。市場收入整體以手術機器人本體和軟件為主。
前置產業研究院認為,受到人口老齡化、國家政策利好、以及深度學習AI算法的應用和機械輔助硬件升級的影響,手術機器人的需求量和供給量在同步提升,未來機器人輔助的手術在規模上將進一步擴大,市場滲透率將持續提升。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