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月春風暖,沃野田疇農事忙。3月23日,在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信都鎮福橋村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基地內,到處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村民們有的彎腰拔蘿卜,有的蹲坐切割蘿卜葉,田間地頭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不遠處,幾輛運載拖拉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拔蘿卜的“大部隊”分出一半人手,熟練地將胡蘿卜分揀、裝袋、裝車。
賀州禾香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青源介紹,福橋村的胡蘿卜直供電商平臺銷售,每天按需收割?!巴ǔG闆r,每天供應15噸左右,今天的量特別大,要供應30多噸。我們村的胡蘿卜每畝產量7000斤左右,除去4000元的成本,每畝的利潤有2000多元。
福橋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兩季水稻冬閑地,引導和支持種植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讓農田“閑”著,最大化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不僅種植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附近的村民也多了增收渠道。
早上8時,福橋村的村民覃水蓮就到蘿卜地里干活。“每天的工資是80元,還能照顧家里,我很滿足。”覃水蓮說,因為農田從來不“閑”著,所以自己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信都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高級農業師黃玉蓮表示:“我們會及時提醒種植戶什么時候搶收、什么時候種植。比如,胡蘿卜收完以后,馬上就進入水稻種植期,水稻收割完后繼續種蔬菜,可以說是一年四季無‘閑田’。我們的目標是將土地的價值最大化,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p> 20多名像黃玉蓮一樣的鄉村科技特派員,活躍在八步區各鄉鎮的田間地頭,通過推廣農業新機具、新模式、新技術等,挖掘冬閑田擴種增收潛力;同時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引導農戶擴大蔬菜種植規模,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八步區充分利用兩季水稻冬閑地,引導農民規模流轉閑置旱地、撂荒地,統籌旱改水、土地綜合整治增減掛工作,推行“稻—菜”輪作模式,解決菜與糧爭地問題,實現糧菜“雙贏”。這樣的輪作模式確保了蔬菜穩產保供,一年四季不“斷檔”,促進當地特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