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重磅出爐,全文9部分33條,不乏一些2022年熱點事件,如割青毀糧、天價彩禮、超齡農民工、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
令人詫異的是,“電捕蚯蚓”赫然在列。
雖說三農問題無小事,但泥土中的蚯蚓,何以驚動國家,甚至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資料圖】
“農村人學會它,一天能掙好幾千”
如果說上一次引發“蚯蚓熱”,還是在《流浪地球1》上映時“榴蓮味蚯蚓干”、“蚯蚓烤串”讓人至今記憶猶新,大概想不到,4年之后會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里。
蚯蚓,實際上是一種高蛋白食物。
新鮮蚯蚓蛋白質含量達20%以上,干品高達50-70%左右,不僅是稻谷的6倍 ,而且富含增強免疫力的脂類蛋白 、抗微生物蛋白等多種優質蛋白質,以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
吳京曾在采訪中透露過在特種部隊訓練時吃蚯蚓補充蛋白質的經歷,“饅頭夾蚯蚓,或者拿著蚯蚓就往嘴里吃”,還形容南方蚯蚓粗肥,北方蚯蚓細瘦,吃在嘴里彈牙,像跳跳糖,云南蚯蚓味咸不腥,不愧是“戰狼”!
2009年,蚯蚓被國家列為“新資源食品”,其中提到蚯蚓所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種類齊全,基本符合WHO/FAO規定的優良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應占氨基酸總量40%的標準。
和平年代,不至于餓到搶蚯蚓吃,蚯蚓真正令人瘋狂的是其藥用價值。
蚯蚓被用作中藥由來已久,名為“地龍”,最早唐代就有記載,醫書如《千金方》中單味用“干地龍”治齒痛,清代《醫林改錯》記載一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就是復方用“地龍”。
中醫認為,蚯蚓有清熱利尿、通經活絡、清肺平喘、平肝息風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抗炎、抗血栓、心臟保護、抗腫瘤和改善呼吸系統功能等作用,多用來治療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等癥。
據不完全統計,包含地龍這味中藥材的上市中成藥有40種,例如,揚子江藥業的蘇黃止咳膠囊、步長制藥的腦心通膠囊、博士達藥業的乳塊消片。
不過,不是所有的蚯蚓都能入藥。根據藥典,1957年規定只有鉅蚓科參環毛蚓或縞蚯蚓的干燥體才能被當做地龍入藥,主產于兩廣和海南,被稱為“廣地龍”;1995年,參環毛蚓依然被認定為唯一的廣地龍,另外威廉腔蚓、通俗腔蚓、櫛盲遠盲蚓因在江浙滬一代被使用而被稱為“滬地龍”。
此外,市場上還有使用湖北環毛蚓、直隸環毛蚓、白頸環毛蚓在內的至少四五十種其他蚯蚓制作的地龍,被稱為“土地龍”。
因此,這些產地早有挖蚯蚓賣給藥材收購商的歷史。據悉,海南、廣東的全開去泥沙地龍70元一斤,這意味著抓捕蚯蚓收入是十分可觀。
一開始是堆飼料誘捕,或者水灌迫使蚯蚓爬出地面呼吸,或者刨地捕捉。
但這種捕捉方法效率不高,慢慢地,開始出現藥捕、電捕。據報道,海南、廣西產地曾采用一種茶麩藥物誘捕地龍,捕獲率高,地龍不分大小全部殺死;2005年出頭,廣西一些地方開始用“水電瓶”電蚯蚓,瘋狂的時候,一年能掙10萬、20萬元。
如果說,此時還只是地龍主要產地的小范圍大肆捕捉,那么互聯網的興起則又是蚯蚓的一道催命符。
電商平臺的便捷性,使得電捕蚯蚓的工具——地龍儀發往全國各地。
地龍儀構造簡單,主要由蓄電池(電源)、電路主板(調節電流電壓)及地針(接入土地)三部分組成,動手能力強的人只需購買零部件簡單組裝就能做好一臺地龍儀,成本不過百元。
在電商平臺上,賣家主要由電子廠家,私人作坊和散戶組成。賣家組裝生產地龍儀,并通過阿里巴巴、淘寶、閑魚等電商平臺進行出售,每臺價格250-300元之間。有些制造地龍儀的工廠及企業還會撇開責任,表示自己生產的是逆變器或者鋰電池等電子元件。
短視頻平臺上追逐流量,以“農村致富經”博取關注,“農村人學會它,一天能掙好幾千”、“抓蚯蚓的一天八十斤,不能外出打工都能做這個”,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看了后跟風捕抓蚯蚓。
極低的技術門檻,可觀的利潤空間,全國各地的蚯蚓瑟瑟發抖。
要知道,使用地龍儀捕抓蚯蚓相當于竭澤而漁,往往是把一塊區域的蚯蚓全部清空,由于蚯蚓種群擴張速度慢,導致這片區域在之后很長時間內都不會再有蚯蚓存在了。
而蚯蚓最寶貴之處,在于其生物習性,長年穿行地下,可疏松板結的土壤,增加空氣含量,改善土壤質量,吞食腐爛的有機腐殖質、糞便、污泥以及死亡生物殘體,排出的糞便卻能利于植物生長。
相當于,蚯蚓成了大自然的清潔工,在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分解中起著巨大的作用,養一方沃土必然離不開蚯蚓。
沒有了蚯蚓,一塊地也就廢了,如何種糧食?
難怪中央一號文件在第二部分第7條“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提出,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
往嚴重了說,電捕蚯蚓危害的是糧食安全,每一個人的飯碗問題!
2022年電捕蚯蚓事件曾引多方媒體曝光,農業農村部也聯合多個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野生蚯蚓保護 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實整治在農田、森林、濕地、草原及自然保護地等區域電捕野生蚯蚓,以及非法收購、加工野生蚯蚓問題。
此次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寫入嚴厲打擊“電捕蚯蚓”,目前,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等已經搜不到地龍儀或者致富經,顯示的頁面是守護“土壤衛士”等相關科普。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說到底,電捕蚯蚓多年來屢禁不止的根源在于創收。
雖然電捕蚯蚓禁止了,但是人工養殖產業卻迎來利好,以蚯蚓養殖為基礎,以中藥材原料、種苗、醫藥美容等為服務內容,建設相關產業配套,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
當然,想發展一門產業,尤其是蚯蚓養殖這種小眾領域,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作為支撐,而地龍作為中藥材原料,中下游需求量在不斷攀升。
從消費人群來看,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大約有40%到45%左右的人存在心血管疾病,同時還伴隨高血糖、高血脂現象。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我國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兩例死于心血管病。報告推算我國心血管現患病人數為3.3億,且我國心血管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
心腦血管疾病用藥一直是全球醫藥市場的前三大用藥品種。根據米內網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至2021年,心腦血管類疾病用藥始終屬于中成藥臨床終端用藥的第一大類。
而地龍作為治療心血管疾病中成藥的一味藥,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
主要針對心腦血管藥物的步長制藥,擁有4個獨家品種,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和谷紅注射液,2022年上半年貢獻了34.30億元。
其中,含有地龍這一味藥的腦心通膠囊2021年市場份額3.23%。
在2021年財報中,步長制藥還列出了腦心通膠囊的產量、銷量及庫存,36粒腦心通膠囊的庫存僅能滿足月均銷量的60%,即20天銷售。
地龍不僅僅是作為中成藥,還擴大到西藥,中西結合,如地龍提取物研發溶栓劑療效不錯。此外,地龍的用途在擴寬,如主治風濕瘀阻所致的頸椎病的“頸復康”。
還可用于地龍蛋白相關的保健品,在國外較流行的如美國FBO水蛭素膠囊,一瓶售價500多元,以及正本日研的地龍蛋白復合片,德國產地龍蛋白、美國合素地龍蛋白片補充輔酶Q10等;國內有同仁堂的鹿鞭膏,一瓶接近90元。
“(地龍用量)最近逐年在增加。”安徽亳州一家主要生產地龍中藥飲片與地龍配方顆粒的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與10年前相比,地龍的使用量增幅有百分之七八十。
據天地云圖中藥產業大數據平臺統計,地龍藥用市場需求也從2010年的400噸上漲至2020年的675噸。還有業內人士樂觀估計,地龍藥用市場需求量從5年前的650噸左右,增長到1000噸以上。
需求有保證之外,人工養殖蚯蚓還得有利可圖。
而地龍價格近年來呈現出整體上漲的趨勢,根據Choice數據,康美中藥材價格指數動物類“地龍”從2015年的888.32點,飆升至如今的2166.62點,8年漲幅143.9%。
2022年,廣西地龍統貨價格漲幅12.82%,全開地龍價格變化不大,270元/千克左右,上海全開地龍略微上漲,達240元/千克。
有收購商透露,“前幾年,一公斤干品大概70多元,現在280元都不一定能收到貨,有的已經漲到300多元了。”
拿一般的經濟作物來對比,2022年棉花價格在9.5-14元/公斤左右,橘子4.26元/公斤,從種植到收獲工作量大,養殖蚯蚓1人可以管理近3、4畝地,且蚯蚓周期短,生產快,不失為一個農村創收的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地龍主產區上海、廣東等地工業發展步伐較快,野生地龍在減產,再加上近年來多發干旱天氣,需要人工養殖作為補充。
已有城市站出來,想把蚯蚓養殖發展成支柱產業!
2022年,海南省萬寧市政府印發文件,將“廣地龍”列為全市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之一。這是國內首個政府層面重點發展廣地龍產業的文件。
去年5月,萬寧市北大鎮與合潤蚯蚓研究院(海南)有限公司簽訂廣地龍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采取“政府+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在北大鎮建立集育種、養殖、初加工、深加工于一體的廣地龍產業鏈。
萬寧模式走通的話,不失為了一個模板。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畜禽養殖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國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來了!》,農視網
【2】《“打擊電捕蚯蚓”寫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 廣西玉林經銷商:不敢收野生蚯蚓了》,成都商報
【3】《蚯蚓你肯定見過,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藥用價值》,中國中藥
標簽: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