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2023新機遇:從美國任性到中國韌性|全球視點

評論

疫情結束后的2023,各行各業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

外貿行業也不例外。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全家團聚的喜悅、享受悠閑的春節假期時,一批批“搶單團”就已踏上了越洋航班,遠赴歐洲。


【資料圖】

只是為什么以前沒有如此大的陣仗、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除了有疫情三年來首次出海這個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大人,時代變了。”這三年,全球局勢風云詭變,貿易市場暗潮涌動,新一輪的較量已經開始。

中國企業如何在新的形勢下頂住壓力、尋找機遇,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1.新的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緊緊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和全球貿易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實現了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

2022年,在國內外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中國進出口規模仍沖破40萬億元大關,達到4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連續6年位居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即使數據一片向好,但也不得不未雨綢繆。畢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的全球經濟會比2022年來得更加艱難。”

根據Guénette et al.(2022)模擬的三種不同通脹和利率(名義和實際)路徑下全球經濟的表現,全球經濟是否陷入衰退還是個未知數,但經濟快速放緩是高度確定的。

在全球經濟下行、通貨膨脹這個大背景下,能源價格上漲、利率上升、許多經濟體的持續通脹以及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的負面溢出效應,都對國際貿易流動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報告,2022年全球貿易額將達到創紀錄的32萬億美元,增長約12%。其中,商品貿易比去年增長10%,達到約25萬億美元,服務業增長15%,達到創紀錄的7萬億美元。

然而,這一水平主要受益于2022年上半年的強勁增長,而自第三季度以來,全球貿易增長持續低迷。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貿易額雖有增長,但增速卻是放緩的。

UNCTAD也打了預防針,“今年下半年的放緩預示著2023年的情況會更加嚴峻。”

與此同時,疫情下的“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全球地緣政治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使國際投資和貿易受到了沖擊,使疫情下本就緊繃的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原有的產業鏈正在變化調整。

供應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烏沖突后,歐洲對能源供應的嗷嗷待哺算是最真實而慘痛的反面教材,也使得部分國家開始思考全球產業鏈布局回遷與重構。

在這種情況下,短鏈化、區域化成為全球產業鏈發展的新趨勢。

區域貿易協定(RTA)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全球多邊貿易自由化受阻,區域貿易協定逐漸成為一國開展經濟戰略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手段。

全球各國都不斷通過簽署雙邊和多邊形式的區域貿易協定來建立區域性經濟合作機制和平臺,開拓外部市場和資源,為自身經濟發展創造外部條件,區域貿易協定逐漸成為國際經貿關系的中心。

根據WTO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向WTO通報的區域貿易協定的總生效量達582個,其中正在實施的355個,約是十年前的1.5倍。

另一方面,科技的高速發展也是產業鏈新一輪重構的關鍵因素,新興市場在供應鏈的地位也在逐步凸顯。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共完成了四次制造業產業大遷移。當前,全球制造業產業鏈正經歷著第五次轉移,隨著人力成本逐漸升高,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人力成本更具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

目前,東南亞正處于人口紅利期。

東南亞人口近7億,占全球人口9%,男女比例均衡,呈擴張型增長趨勢。人口結構年輕,年輕人占比近70%,年齡中位數普遍小于30歲,勞動人口比例大。在GDP方面,東南亞主要國家GDP增速將高于全球平均線,增量市場特征突出。人口紅利優勢不僅為東南亞提供充足的勞動力,還將帶動東南亞消費市場發展。

2.新的機遇

誠然,全球貿易格局處于重大變化當中,這會帶來“陣痛期”,但也產生了新的機遇。一些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首先來說就是清潔能源和綠色領域。

一方面,從石油、天然氣市場看,2023年全球風險仍將有增無減。

2022年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趨緊和主要石油生產國減產,使世界首次陷入了“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機”。俄烏沖突期間歐洲LNG進口量的增加,以及亞洲燃料需求的潛在反彈,將使能源市場更加緊張,2023年可能僅有200億立方米的新LNG產能進入市場。這意味著全球加速尋找和研發可替代能源。

另一方面,氣候變化也迫使各國節能減排,促進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發布一系列節能減排、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許多國家更是把開發新能源、發展低碳產業作為重振經濟的重要動力,全球碳中和的步伐正在大幅加快。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FCC)于2022年11月發布的《國家自主貢獻綜合報告》,截至2022年10月23日,193個《巴黎協定》締約方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信息,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94.9%。

這樣一來,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清潔能源產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據統計,2021年,清潔能源領域的全球直接投資規模為2011年的四倍。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驕人成績也側面證明這一賽道的火熱。

中汽協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突破300萬輛,達到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比亞迪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全球范圍內設立了30多個工業園,生產的新能源汽車足跡遍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0個海外城市,2022年全年累計出口新能源汽車近5.6萬輛,同比增長307.2%。

數字化智能化也勢必成為全球貿易的重點領域。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2021年,全球47個主要經濟體數字經濟規模為38.1萬億美元(約265.9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名義增長15.6%,占GDP比重為45.0%,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數字貿易也成為國際貿易新引擎。2010-2021年,全球可數字化服務貿易出口規模由1.87萬億美元增至3.81萬億美元,增幅超過100%。其中,2021年全球數字貿易出口同比增長14.2%,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從2015年的50%上升至63%,全球貿易正通過貿易數字化進入數字化貿易時代。

無論是清潔能源領域受到的諸多關注,還是數字化智能化的高速發展,都說明以高新技術為主的制造業也成為全球貿易的新風口。

目前全球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時期,全球產業鏈重新布局,科學技術升級轉型。這對中國來說都是最大的歷史機遇。中國企業到底該如何抓住這次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各界人士都致力探索的問題。

2月24日,以“改變世界風口、抓準貿易機遇”為主題的2023年前瞻全球貿易發展趨勢報告會將在廣東深圳舉行。

本次報告會將發布《2022全球貿易投資洞察——大變局之下的機與危》,就現狀、趨勢展開針對性研討分析,為國際貿易產業指明發展方向。前瞻產業研究院將發揮25年產業研究經驗優勢,就未來全球市場競爭格局下國際貿易產業發展的挑戰及機遇做趨勢分析,進行權威經驗分享。

除此之外,與會企業可加入國際貿易行業深度交流群,隨時隨地掌握行業重磅資訊,與大咖分享交流觀點,助力中國貿易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全球數字貿易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深度研究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區域產業對標研究、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流動性經濟學|全球經濟周期與后疫情時代的二次衰退》,澎湃新聞

【2】《2022年全球貿易額將達到創紀錄的32萬億美元,但2023年的前景越來越黯淡》,UNCTAD

【3】《支持各國衡量數字經濟促進發展》,UNCTAD

標簽: 全球貿易 全球經濟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久久国内精品视频,激情懂色av一区av二区av,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