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科學》雜志
2022年12月16日,美國《科學》雜志公布了本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榜單。其中,中國的多年生水稻品種的開發入選榜單 。
(資料圖)
2022年11月,中國云南大學胡鳳益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發表了題為“多年生稻的可持續生產力與生產潛力”的研究論文,并同步發表了題為“多年生稻變革促進可持續農業”的研究簡報。該團隊多年生稻23(PR23),種植一次可連續免耕收獲3—4年, 即自第二季起便無需買種、育秧、犁田和移栽等生產環節,僅需田間管理和收獲兩個生產環節,節約生產成本,減少勞動力,是基于種間雜交培育多年生糧食作物領域的里程碑事件。
此外,經過無數挫折、20年的發展、100億美元的巨額花費以及150萬公里的危險太空之旅,新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終于打開了它的金色紅外眼,以令人驚嘆的、前所未有的細節瞥見了宇宙以及它深不可測的過去。為了紀念這一壯舉,美國《科學》雜志將JWST的飛行遴選為2022年科學突破之首。
年度突破榜單還包括:
發現一種比許多細菌細胞大近5000倍的巨大微生物;
對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人基因的新見解;
由格陵蘭永久凍土中保存的200萬年前的環境DNA重建的古老生態系統;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進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實施DART衛星任務;
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法案;
創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
識別可能導致多發性硬化癥的病毒。
2022年十大突破由《科學》新聞和編輯人員選出。由《科學》雜志主編霍爾頓·索普召集的大約十人組成的委員會還將選出最多3名獲獎者,并頒發首屆包米克(Bhaumik)年度突破獎,以表彰他們在相關研究領域的獨特作用。個人獲獎者名單將在明年3月底前公布。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eakthrough-2022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