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新辦舉行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布會。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物價走勢整體可控,去年疫情期間,我們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2020年5月之后,力度就逐漸轉為常態,今年上半年已經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態,在全球宏觀政策中保持領先態勢。”
孫國峰稱:“2021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穩字當頭,強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取得了積極效果。”
一是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6月末,M2同比增長8.6%,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11%,前6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76萬億元,同比多增6677億元,對實體經濟保持了較強的支持力度。
二是精準支持小微企業、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1%,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6月末,投向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1.6%,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在40%以上。
三是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1-6月企業貸款利率為4.63%,同比下降0.16個百分點。5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93%,比去年12月下降0.15個百分點。
此前,央行于7月9日公告表示,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根據央行披露,此次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
央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會上表示,2021年以來,央行繼續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中央銀行的政策利率體系,優化存款利率監管,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改革潛力,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同時,也用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2021年上半年,小微企業新發貸款合同利率5.18%,分別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個和1.06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合同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個百分點。另外,本次全面降準降低了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阮健弘稱。
關于近期全面降準,孫國峰指出:“這是我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后的常態化操作,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下一步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堅持以我為主,穩字當頭,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根據國內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把握好政策力度,兼顧內外均衡;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
針對近一段時間我國PPI上漲幅度較快,孫國峰表示,這既有去年同期疫情沖擊導致PPI負增長形成的低基數因素,也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影響。對于年內PPI階段性上行,要客觀看待,一方面就是在去年低基數基礎上的高基數,對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連續三年的整體視角來觀察PPI的變化。另一方面,歷史上PPI指標本身波動就相對較大的,數月內階段性的下探或沖高的現象也并不少見。
“總體看我國PPI走高是階段性的,今年二、三季度可能維持相對高位,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給恢復帶來的輸入性影響減弱,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趨于回落。” 孫國峰稱。
同時,孫國峰還提到,央行正有序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工作,以期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碳減排支持工具是直達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其設計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要堅持做到“可操作、可計算、可驗證”,確保工具的精準性和直達性。
對于全球宏觀形勢,孫國峰表示,央行已注意到近期市場對于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討論,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在3%左右,較前期有所下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對中國金融市場影響較小,下一步人民銀行將以我為主開展國際宏觀政策協調,共同發出正面聲音,促進國際經濟恢復。記者 劉佳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