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5日電 自2002年第一部《蜘蛛俠》起,到最近上映的《蜘蛛俠:平行宇宙》,15年的時間蜘蛛俠的扮演者一共換了四屆。而且新一屆的蜘蛛俠足有六人之多,并且大多數是觀眾前所未見的新鮮形象,每個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傳奇故事與吸睛造型,使觀眾目不暇接。到底他們的出現意味著什么?又代表了動畫電影何種未來發展趨勢?12月24日,《今日影評》特邀中國電影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左衡,為您解讀《蜘蛛俠:平行宇宙》中的驚奇冒險。
先鋒動畫勇于打破常規 版權與初心促成熒屏盛況
《蜘蛛俠:平行宇宙》于12月21日上映后,市場表現平平。在《今日影評》中,左衡表示這是因為中國觀眾尚未對這樣一部具有先鋒感的動畫電影做好心理準備,他認為《蜘蛛俠:平行宇宙》是一部適合多層次觀眾的先鋒動畫,它不僅能滿足普通觀眾的娛樂需求,其有挑戰性的視聽語言對電影批評人士與電影文化關注者也會有很大觸動。
提及“先鋒”概念,左衡表示《蜘蛛俠:平行宇宙》更像是普通漫畫的“波普藝術”版,波普藝術的特點就在于將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視聽元素用先鋒手法予以改變,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而《蜘蛛俠:平行宇宙》正跳出了觀眾對動漫電影的慣常想象,帶有強烈先鋒實驗味道,用色大膽,造型離奇,使“蜘蛛俠”形象再次變得新鮮、刺激。
《蜘蛛俠:平行宇宙》最大的特點在于利用平行宇宙概念使六位來自不同世界的蜘蛛俠同臺獻藝,這也是第一部出現多個同類超級英雄的電影。之所以選擇在“蜘蛛俠”世界作為舞臺,在《今日影評》中,左衡認為一方面由于《蜘蛛俠》版權屬于索尼•哥倫比亞,但與漫威旗下其他版權緊密相連,此次嘗試應屬雙方合作的結果。其次,左衡認為回歸“蜘蛛俠”世界正是回歸動漫初心的體現,因為蜘蛛俠形象在美國有很深厚的觀眾基礎,他也是已故漫威創始人最愛的角色之一。
六大超級英雄各有所指 文化走出去考驗中國創意
在《蜘蛛俠:平行宇宙》中,六位不同蜘蛛俠的出現代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代表著漫威電影以后發展的可能性。其中彼得•帕克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蜘蛛俠,在本作中他的發色、身材都隨年齡增長有相應變化,但他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與對家人的眷戀沒有改變?!吨┲雮b:平行宇宙》利用主人公的改變再次拉近了與美國觀眾的距離,來自布魯克林的黑人學生代表了美國平民階級的意識形態,他就讀于平民學校,拒絕上流社會,正是大部分美國人的內心寫照。
影片中出現的女蜘蛛俠則是在女性意識空前覺醒的當下漫威特地打造的角色。黑白影像、偵探造型蜘蛛俠可能來自于大蕭條時代,或者來自于美國電影史上著名的黑色電影或者強盜片時代。而機甲蜘蛛俠帶有鮮明的日本二次元風格。最后也是最為搞笑的是蜘“豬”俠的出現,它為觀眾揭示了超級英雄的另一個可能性,即動物也有可能成為超級英雄。
六位蜘蛛俠中五位已經功成名就,只有來自布魯克林的少年仍然需要成長。所以其他五位蜘蛛俠的出現與互動如何在炫麗的技能與搞笑的臺詞下,為少年傳授蜘蛛俠的初心,是影片最大的看點。
近年來,日本元素在好萊塢影片中頻頻現身,《環太平洋》《超能陸戰隊》《攻殼機動隊》中都有日本文化的鮮明烙印。反觀東亞文化圈最重要的文化母體之一的中國,在世界性電影生產中尚未將自己的文化資源成功輸出。在《今日影評》中,左衡表示中國電影人、文化學者最應深思的問題是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讓璀璨的中國文化加入全球化文化的再生產、再創作之中。
在《今日影評》的最后,左衡認為《蜘蛛俠》平行宇宙在故事和文化版圖上跳出了舒適區,大膽鏈接他國文化,為超級英雄電影開啟了多元宇宙空間,讓創作者在其中肆意地揮灑創意。即便是市場存在接受度問題,但是嘗試應該給予肯定,期待未來超級英雄動畫電影能夠帶來更多有趣又有意味的作品。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于CCTV6電影頻道播出。
標簽: 蜘蛛俠